“中國制造”崛起 是否還有必要迷信進口產品
曾經中國作為世界工廠,所謂的“中國制造”不過只是代工產品,最后貼上洋牌子。而隨著近幾年來,中國制造水平的整體提升,中國制造由曾經的“代工”轉變為現在“制造”,一批接著一批民族企業開始崛起,并逐步走向世界與傳統的制造業巨頭同臺競技。尤其是家電行業,其進步的速度遠超想象,近日,家電網了解到,韓國的《家電產業現狀與展望報告書》顯示2017年主要家電產品的全球生產量為75284萬臺,同比2016年增加1.7%。從國別看,中國制造的家電產品多達42318萬臺,占總體的56.2%?!爸袊圃臁睙o疑正在世界舞臺上,開始擁有自己的位置。
曾經的“山寨貨”和“崇洋媚外”
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,“海淘”都是一種為消費者所熱衷的購物方式,盡管要忍受高昂的物流費用以及漫長的運送時間,但依然有不少人樂此不疲地從海外購置心儀的商品。早期因為生產不規范以及監管機制不到位等原因,導致國產的山寨產品、劣質產品頻頻出現在市面上,給人以國產等于劣質的印象,進而形成了進口優于洋品牌,洋品牌優于國產的鄙視鏈。當然,這里的進口指的是來自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產品。
實際上,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信任并非只是迷信又或是空穴來風,進口商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是不爭的事實。以與每個消費者息息相關的藥品來看,在國外注射青霉素時,是不需要進行皮試的,因為造成過敏的不是青霉素本身,而是混在其中的雜質。這說明,國外關于青霉素雜質的標準和要求極其嚴格,而國內則稍差一些。
在汽車行業同樣如此,由于國內關于車內空氣質量沒有強制性標準,同時沒有專門的監管,導致合資汽車企業故意實行“內外有別”的策略。資本是逐利的,因此當可以通過的標準更低的時候,在制造工藝上顯然不會太用心,這就導致了進口汽車和合資汽車產品品質的差異。甚至寶馬、奔馳等豪車也會鬧出瀝青阻尼片的“毒車”事件。
實際上,中國的制造水平并不差,全球質量評級機構J.D.Power負責中國汽車業務的總經理蔡明說“就制造質量而言,(中國與發達國家)大同小異”。因此,大部分熱衷于購買進口產品的消費者,買的或許不是產品本身,而是產品原產地的標準。
不過,并不是所有進口產品都要優于國產,因為還要考慮是否適用的問題。比如空氣凈化器,空氣凈化器順應天氣而生,在中國正在遭遇霧霾困擾的大背景下,國內銷售的空氣凈化器必然是為應付霧霾天氣而生產,空凈產品具備吸附技術、負(正)離子技術、光觸媒技術、超結構光礦化技術、HEPA高效過濾技術等,針對的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細顆粒物、有機揮發物、版郵寄揮發物以及花粉等大顆粒揮發物。
然而在美國,PM2.5處理技術已經非常先進,大氣質量好,所以美國的空氣凈化技術主要集中在除塵上,這種空氣凈化裝置對空調房、車廂等密閉空間進行空氣凈化,保證密閉空間的空氣質量。而日本的空氣凈化產品則更多是針對患有花粉癥的易過敏人群,主要作用是吸附花粉、寵物毛等大顆粒污染物。
在順應需求的情況下生產的產品,只能在產地發揮作用。因此,進口的空氣凈化器,在國內幾乎無法發揮作用,凈水器亦是如此。在這種情況下,很難說進口的產品要優于國產的產品。
逐漸崛起的中國家電制造
當國外產品逐漸無法滿足中國市場需求時,中國消費者們也發現國內市場中“中國制造”的崛起。其中,“中國制造”在部分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。在家電行業中,每年的國際性展會比如美國的AWE或者德國IFA,基本都能夠看到中國家電企業的產品。中國企業在展會上展示的產品,展現出了在家電領域中國制造驚人的創造力。比如TCL彩電打造的私人影院電視,具備85英寸超大屏幕,整機厚度24.8mm,低于行業背光分區電視平均30到50mm的厚度。采用無機量子點材料,具有色域高、色彩容量高、色度純、色彩久的特點。
中國家電制造的崛起,不乏對先進技術的掌控和應用。此前,中國知名彩電品牌在人工智能行業中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,深耕AI人工智能技,推出雙方聯合開發、搭載CoocaaOS與DuerOS雙引擎的超級AI電視和智能音箱等產品,打造一個以人工智能為主的智能家居環境。與此同時,許多家電廠商也將智能技術應用在產品生產和產品加工當中。知名家電品牌海爾、美的、格力等都在中國開設大型的智能制造基地。
在液晶面板上,國產品牌京東方、華星光電等也能夠與三星、LG等企業匹敵。2017年京東方作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產商,宣布合肥第10.5代線正式投產。這意味著,中國面板制造商打破了日韓對面板的壟斷,擁有生產65英寸以上大尺寸8K超高清液晶顯示屏的能力。另外在2018年,京東方推出了領先全球的8K超高清系統解決方案。
家電網得知,在上個月發布的京東家電2018年一季度銷售風云榜中,18年Q1銷售額排行TOP10品牌國產占了八席,其中美的與海爾分列第一與第二。
雖然“中國制造”正在逐步奪回市場主體地位,但其仍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。在一些高新技術層面,如無人駕駛汽車、智能手機等行業中,“中國制造”未達到世界前列。在中國的手機產業中,國產手機的份額雖然在逐步增加,但除了華為等少數企業掌握芯片設計技術之外,大部分手機廠商不過是充當硬件組裝的作用,依然談不上創造,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需要依賴進口。而華為自產芯片和高通產的芯片還具有一定的性能差距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無論商家如何打廣告、作承諾,能夠實際解決自身痛點的產品才是真正的好產品,“中國制造”若想重新獲得市場的主體地位,應當抓住消費者痛點,生產出適合中國消費者的高質量產品。